本案主要核心創作小組人員共有五位,係由北藝大音樂系與新媒系四位專任教師與法國里昂GRAME擊樂演奏家兼CNSMDL教授所組成,分別擔任藝術指導、音樂指導與藝術與音樂顧問。
藝術指導
王俊傑
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為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的重要開創者之一。1984年獲年度雄獅美術新人獎,1996年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2009年獲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大獎。重要國際邀展包括:光州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約翰尼斯堡雙年展、亞太三年展、台北雙年展、上海西岸雙年展、林茲電子藝術節、歐洲媒體藝術節等。近年參與跨域媒體劇場設計作品包括: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台語歌劇《黑鬚馬偕》、德國萊茵歌劇院《杜蘭朵公主》;導演科技媒體劇場《罪惡之城》及《索多瑪之夜》等。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系教授兼系主任。
王連晟
致力於互動設計、電腦音樂等研究領域的數位藝術創作者,作品跨足於互動裝置和聲音表演。裝置作品常以數量的方式以達到一種特異的身體感知。而聲音表演常搭配程式即時生成的影像,與即時運算的聲音演出。近年來致力於程式演算影像與聲音的契合。曾獲得台北數位藝術節互動裝置類首獎、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英國流明獎雕塑類首獎,並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西班牙現代影音藝術節、法國里昂國立音樂中心、德勒斯登國際當代藝術展、比利時新科技藝術獎等國際知名藝術節展出。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系講師。
音樂指導
吳思珊
2008年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學位。致力於「音樂劇場」的研究與創新發表,並曾赴法國馬爾梅森音樂院進修,取得第一演奏家文憑,亦二次獲得「卓越評賞獎演奏文憑」與「精湛技藝獎」。曾師事朱宗慶教授、並曾與佳斯棟.席勒維斯特教授學習音樂劇場。1989年加入朱宗慶打擊樂團,曾於法國與台灣兩地舉辦個人獨奏會。2009年獨奏會「新擊樂思潮」入圍第八屆台新藝術獎。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朱宗慶打擊樂團一團團長。
陳立立
2017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音樂作曲哲學博士,致力於當代器樂音樂與電子音樂創作。作品充滿豐富而細緻的聲響色彩,透過對音色音響的探索與融合,以及細微錯綜的語法,營造詩意與戲劇性,也展現她對於文學、情感或當代社會的觀察。近年來她的作品屢獲國內外獎項與委託邀約,在亞洲與美國各地演出,並曾與台灣、美國、法國、德國、以色列、韓國等國的樂團與演奏家合作,包括美國聖路易交響樂團、美國作曲家管弦樂團、NSO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等。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更多資訊,請見:
http://chenlily.com。
藝術與音樂顧問
Jean Geoffroy
法國擊樂演奏家、跨域藝術家。目前擔任法國里昂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 (CNSMDL) 作曲組主任與法國巴黎及里昂高等音樂舞蹈學院打擊樂教授,同時也是法國藝術創新與傳播中心 (LiSiLoG) 共同創辦人。他學習於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並在該校獲得打擊樂金獎。2004年,Geoffroy為Thierry de Mey的《光之音》創作了指揮獨奏版,並為里昂的舞臺音樂節 (Stage Music Festival in Lyon) 創造互動裝置。1995年至2004年,經常於龐畢度音樂與聲學研究中心 (IRCAM) 授課,並創作無數的打擊樂獨奏和室內樂作品。同時也參與打擊樂教學書籍的編著,其中包括音樂城市系列的《視點》(Viewpoint)。更多資訊,請見:
http://www.jeangeoffr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