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山裡,我們必須走上去。」追尋獵人的足跡,沿著直線爬升的坡道往上走,火藥爆破的聲音在山谷裡持續不斷迴盪著,掉落的樹葉覆蓋了傾頹腐朽的世界。
瓦旦.督喜,一位傳承豐厚原住民文化底蘊,試圖為傳統文化帶來現代生命力。羅蘭.奧澤,一位擁有豐厚古典音樂專業訓練的法國打擊樂手,因著對世界充滿不止息的好奇與熱情,多方跨文化或跨領域創作。2017年春天,瓦旦及TAI身體劇場與羅蘭.奧澤一同前往舊部落,於溯源尋根的過程裡尋找互相觀看、詮釋、創作的途徑。於當代的誠實告解─鄉愁、廢墟遺址、流言集散地;明日的道路與昨日的故事,埋藏在腳下蜿蜒的路上─我們必須走上去。
演出製作團隊:
創作概念與編舞 / 瓦旦.督喜(Watan‧Tusi)
創作概念與作曲 / 羅蘭.奧澤(Roland Auzet)
票價:600
◎節目全長:約 60分鐘,無中場休息
◎演後座談:6/25 (Sun.)午場演後於實驗劇場
◎錄影場:6/24 (Sat.)晚場
新製作《尋,山裡的祖居所》隨新作發展演繹,演出將無裸露。
特別感謝:法國在台協會
2017年2月10日 創作旅途見聞
羅蘭筆記
第一次探訪花蓮太魯閣部落歸來後。
這段期間,我和TAI身體劇場的瓦旦以及他的創作團隊聊了很多。我總是驚豔於這個團隊在藝術呈現上所展現的力度與純粹。舞者們擁有出人意表的質地,不屬於「西方式」肢體精湛的定義,但卻是源於根植於祖先足跡的肢體張力與專注。
我們開始規劃新製作的輪廓:戲劇表現手法、舞台佈景、音樂….等等。演出的敘述情節將會涵括這一群舞者以及一位年輕的主角。這一齣新製作,將會讓觀眾經由觀賞、聆聽以及與演出者的同在現場,進而深入,並且獲致共鳴。
在我們共同工作的這一週,我們進行了一趟采風之旅。在幾小時的跋涉之後,我們抵達大禮,那兒有著少許的屋舍與居民。部落位在太魯閣山中的平臺上,居民們安居於此。這是我們和瓦旦的平臺,命中注定的平臺;是我們創作之處,是我們工作之處,也是我們集中目光望向世界之處。
新製作的音樂創作即將由此出發,我心愉悅!
瓦旦筆記
「故事在山裡,我們必須走上去。」
一切都從登上大禮部落開始。還沒登山之前,關於製作前方的路顯得未知而縹緲。在這條踏著獵人足跡及祖靈的步伐,沿著直線爬升的坡道往上走,山中採石場火藥爆破的聲音同時在山谷裡迴盪,就這樣幾經峰迴路轉之後,一條似乎依稀可見的道路,慢慢地在我們的面前延展開來。經過近三小時的跋涉,我們一行人抵達900公尺高的大禮部落,在這高原平台,使我想起兒時記憶、祖母的織布聲、父執輩的獵人印記、我們祖先的居所;我們在此短暫落腳。
站在大禮部落高高低低的平台,身體感受著周遭環境的流動。Roland的文化背景及專長領域,都讓我不斷自我重組,給予不同的角度以及高度來面對創作及自身的傳統文化。幾天的工作坊下來,大抵定了舞台、裝置、音樂、服裝及演出段落的方向。也找到了我們共同要說的那一條線「從現代走到傳統」。
這是一條改變的道路,或許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舞台上的世界,用故事將訊息傳遞出去。
藝術家介紹
Roland Auzet羅蘭‧奧澤/作曲家、打擊樂家、劇場導演
法國打擊樂手羅蘭.奧澤Roland Auzet受邀於2016年臺灣國際藝術節來臺演出跨界舞蹈節目《印×法交鋒》(SAMA),運用打擊樂元素與古典印度舞者的傳統底蘊相互輝映,作品受到相當好評。羅蘭.奧澤本身除了是優秀的現代打擊樂家、作曲者,同時也是一位導演,擁有豐富的文化交流及跨界合作經驗,合作對象除了前述提到與印度古典舞者 Arushi Mudgal 的跨文化合作,也曾與法國馬戲大師傑若湯瑪士Jerome Thomas等不同領域的優秀藝術家進行跨界合作。
羅蘭‧奧澤是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打擊樂家,2011年6月迄今,擔任法國里昂的文藝復興劇院的 總經理暨藝術總監。2007年,羅蘭‧奧澤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的藝術暨文化騎士勳章。 羅蘭‧奧澤就讀馬賽音樂院(Conservatoire de Marseille)時,師事喬治‧布夫(Georges Boeuf)學作曲、傑哈德‧巴莒斯(Gerard Bazus)學打擊樂演奏;隨後又於呂埃─馬爾梅松音樂院(Conservatoire de Rueil-Malmaison)師隨賈斯頓‧席爾維斯特瑞(Gaston Sylvestre)。在他任教於巴 黎音樂院及孚拉特里妮(Ammoe Fratellini)的「馬戲學校」(Ecole de Cirque)之前,羅蘭‧奧澤曾 於1991年贏獲馬切爾‧布勒斯坦─布朗謝特基金會(Fondation Marcel Bleurstein-Blanchet)的桂冠榮 銜。接下來幾年內,他曾與伊阿尼斯‧澤納基斯(Iannis Xenakis)合作,導演音樂劇《浮士德的故事》 (Histoire d'un Faust)。 1997年,羅蘭‧奧澤參與法國音響暨音樂研究協調學院的作曲及數位音樂課程。他在那裡完成了 《OROC.PAT》、《鼓之馬戲團》(Cirque Tambour)及《震撼!》(Schlag!)三首作品。然後他與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在許多藝術計劃中合作。2000年,羅蘭‧奧澤創立「作品行動」(Act-Opus) 公司,透過這個公司,於2005-2011年間擔任索恩河畔的沙隆一地「藝術空間」(Espace Des Arts de Chalon-Sur-Sa犨ochne)的駐地藝術家,創作並演出許多他創作企劃的作品。2014年,他與里昂歌劇院合作, 演出他所譜的一齣室內歌劇。 羅蘭‧奧澤所譜的將近20齣音樂劇及音樂影像作品,成為他用來引導公眾對現代樂產生興趣,並探討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管道。
瓦旦與TAI身體劇場
TAI身體劇場2012年由太魯閣族原住民藝術家瓦旦.督喜(Watan‧Tusi)創立,成員來自台灣東部太魯閣、排灣、卑南等族青年,在花蓮市農兵橋下搭設的鐵皮屋「工寮」實驗探索原住民新的身體語彙。
TAI,源於太魯閣族語,意思是「看」、「瞧」,是藝術總監瓦旦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凝望與反思:「除了傳統祭儀或觀光化表演,原住民樂舞還有新的可能嗎?」他花了兩年時間田野研究,找出腳與土地的關係,記錄下六十多式「腳譜」,再透過每一次的創作解構、重組,產生新的身體與舞蹈形式。
TAI身體劇場雖然年輕,但瓦旦在原舞者舞團累積十多年演出及創作經驗,創團後爆發出更大的能量,作品風格多元,觸及原住民文學、身體與音樂、身體與環境衝突等議題,曾參加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印尼日惹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新作《橋下那個跳舞》入圍2016台新藝術獎。
2017新點子舞展─《微舞作-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
2017新點子舞展─印尼艾可舞團《哭泣賈伊洛洛》《Balabala》
購票方式:
1.網路(限信用卡)
2.售票點(現金、信用卡)
3.超商(限現金)萊爾富、7-11、全家
網路購票說明:
1.請先加入會員
2.取票方式(售票點取票、手機取電子票[僅部分場館開放使用]、國內郵寄[另收50元郵資]、超商取票[每張票券另收8元手續費])。
訂購完成即可取票,敬請提早領取。
※訂購學生、軍警榮民、長者及身心障礙人士票券者,入場時請務必攜帶有效證件。
◆兩廳院之友9折
◆軍警及榮民票9折
◆學生票8折
◆敬老票5折
◆身障人士及其必要陪同者(限1人)5折
(以上優惠身分於每月1日正式啟售後始得享優惠)
【套票優惠】
◆3/25起,購買新點子舞展3檔節目演出票券各一張,可享75折優惠 (3/25~31為兩廳院之友預購,4/1全面開放)。
Having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a rich indigenous culture, Watan Tusi has attempted to instill new life into old traditions. With an endless passion and curiosity towards the world, French percussionist Roland Auzet has brought about many multicultural, multidisciplinary creations. This spring, Tusi, the TAI Body Theatre, and Auzet join hands as they searched for means of viewing, rendition, and creation. The trails beneath our feet conceal paths towards the future and stories of the past—and on them we must walk.